- 您當前位置:
- 首頁
- >
- 行業資訊
- >
- 養老地產
古語有云:“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根據全國老齡委相關資料顯示,從2015到2035年,中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占比29%。也就是說每4個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
在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的當下,許多企業意識到養老地產的重要性,紛紛加大資本投入其中。如今全國各地的老年公寓中,以本地老年人為主,入住率一直呈現穩步上升趨勢。未來隨著老年人口的持續增長,對養老地產的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養老地產發展前景廣闊。
養老地產供需狀況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宜居社區缺口巨大,未來適老宜居社區發展潛力巨大。目前我國養老市場的商機大約有4萬億元人民幣,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萬億元,潛力巨大。
供給方面,社會資本紛紛進軍養老地產,目前投資養老地產的企業主要是房地產商、保險商、社會養老機構。由于國內養老模式還在于家庭養老,進入企業或社會養老機構還占少數,導致目前許多養老住宅入住率不高,普遍處于虧損狀態,供大于求的局面還一直存在。
養老地產存在的問題
根據全國老齡委相關資料,總結我國老齡化的形勢和特點主要有,一是基數大,二是老齡化速度快,三是高齡失能老人多,四是農村高齡化問題突出,五是老齡人口呈家庭空巢化,獨居現象突出,六是未富先老普遍存在。
而眼下,備受資本青睞的養老地產,主要存在六大問題。第一,高端扎堆,中端主流需求被忽視;第二,部分項目規模過大,與當地需求相悖;第三,部分項目定位不清,開發經營面臨困境;第四,產業鏈缺乏銜接,彼此脫節;第五,盲目照搬國外模式,不適應國情;第六,老舊社區的老年居住環境改造責任主體不明。
總結來說,我國養老地產市場僅僅處于起步階段,還處于亂象叢生的無序局面,發展相對粗放滯后。
養老地產未來發展趨勢
當房地產業告別高周轉、高利潤之后,進入養老地產的企業,首要任務是將“服務”做到位。
中國的老齡事業,危在事業,機在產業,需做大老齡產業,以機解危。未來的養老地產發展趨勢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首先,綜合性住宅成養老地產主導產品。針對不同年齡層次、身體狀況和家庭狀況的老年人,對居住條件的要求不盡相同,因此,對老年公寓的設計應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開發模式。綜合性住宅可以滿足層次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開發理念,并將細分不同消費檔次老年消費群體。細分老年消費群體,針對國內中產階層、歸國華僑及異國來華養老者建設國際性、開放性的老年公寓、老年別墅和老年康體中心等高端產品。
第三,建設針對中老年人市場的醫療、生活、安保等服務功能齊全的小戶型房。具備完善的醫療、生活、安全保護、無障礙等服務功能的小區內的小戶型房必將成為老年人購買公寓的另一選擇。
第四,項目開發逐步從主城區向郊區轉移。老年人進入養老社區的目的就是安享晚年和健康長壽,因此對環境質量要求較多,而現有的養老院、福利院因歷史原因,大多選址于市中心,噪音和空氣污染相當嚴重,相信隨著老年人對養老質量要求的提高,其老年住宅從主城區向城郊轉移將成必然之勢,且唯有城郊獨特的地理環境才能滿足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特殊要求。
最后,企業不應再片面追求規模與檔次。從居者本身的利益、安全管理和市場需求出發,老年公寓的規模不宜過大,這要依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和條件而定。要依據老年人不同的經濟和健康條件以及需求,建設不同檔次的老年公寓住宅。但是中國目前老年人的經濟收入普遍不高,老年公寓的開發和建設要以廣大中低收入者的經濟承受力和需求為主,而不能片面追求規模與檔次。
(來源:中華網)